跳至正文

“双减”政策下,学校社工专业嵌入助教育本质回归

中国社会工作

何柳方 张君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深圳中小学教育站在了新起点上,但学校原有的教育模式与心理辅导功能并未同步发展,单一的教化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双减”做的是“减法”,但教师们却不可避免地要做“加法”。这里的“加法”不是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而是要呼应“双减”要求,朝着打造高质量教育的方向迈进。如何协调好家、校、社三者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更关注个性化、差异化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教育资源的有效连接,为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理想的教育。毫无疑问,学校社工的专业能力、专业方法、专业视角可以有效支撑这一需求。

学校社工嵌入学校“双减”工作的价值表现

12年来,深圳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获得服务对象及单位的肯定。“双减”之下,学校社工秉承“为深圳中小学生和家长提供最专业的快乐教育、增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的服务理念,示范引领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形成教育共同体,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的深人开展形成教育合力。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儿方面。

第一,对学生来说,社工开展的各类问题辅导、危机预防、成长教育活动助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双减”之下.驻校社工创新性、分学段开展主题讲座,如小学段“时间还给孩子,共筑美好童年”、初中段“双减后的心理调适”、高中段“双减,让青春绽放光芒”。各学段的主题讲座以心理课、团体辅导、沙龙、社区活动、课后延时服务、情景剧等形式进行,达到了增强中小学生心理韧性的显著效果小学段的学生感受到丰富的自然:初中段的学生体验真实生活、找到生活的乐趣;高中段的学生学会了弹性用脑,找回青春原本的样子。

第二,对学校来说,社工是学校心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者、补充力量。在“双减”工作中,学校社工助力提升学校教育工作的深度、专业度和系统性。结合各学校的管理特点和需求情况,深圳驻校社工主要“归属”在少先队大队部、德育处、心理健康中心、学生处/科、团委、后勤/宿管办等不同部门,通过明确驻校社工的工作属性,学校社工成为学校“双减”工作落实的有力组成部分。

第三,对家长来说,社工在解决家庭教育困惑、疏通家校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学校社工注重“双减”之下家长应该转变的家庭教育核心理念,让家长理性地看待“双减”教育政策,尊重教育规律,缓解教育焦虑,并通过“正向培养、建立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等团体辅导系列课程,以小组讨论、互动活动、情景演练等方式带领家长经由体验收获经验,做到知“己”知“彼”,优质管教,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双减”政策下,学校社工嵌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双减”是重大教育改革,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拿出耐心,不断寻找教育公平最大公约数。笔者从四个维度、三个嵌人有效发挥学校社 L 、家长和学生的最大合力,真正让“双减”组合拳落地见效。


1、场所战入:以“驻”为基础,进行服务宣传

“双减”政策下,深圳学校社工以“驻”为基础,采用“固定+机动”的方式推进社工驻岗驻校。在人员稳定的基础上,做到时间固定且灵活机动。

一是在课后延时服务里,社工与学校教师一道面对“双减”带来的新挑战,从“被动执行视角”向“主动执行视角”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的趣味性、多样性、有效性、综合性有机结合,真正让课堂内外有效贯通,中小学生的童真童趣在欢声笑语中恣意飞扬。二是个案工作主要来源于学生熟识后的主动求助、班主任或老师转介、社工主动发掘等;小组工作方面,“见缝插针”成为社工开展服务的主要方式,通常在午休间隙或放学后进行:在团体辅导方面,社工大多利用班会课进行,时长约为50分钟,这种课堂形式颇受学生欢迎。三是在固定时间段,由学校社工确定一天时间在学校开展情绪管理、青春期教育等主题活动、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应对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有效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四是根据特殊情况,由学校或教师提出需求,学校社工与学生或家长面询对接。五是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多举措提供“暖心加油站”,让学校社工的工作产生更大影响力。

2.专业嵌入:运用学习动机模式,助力支持系统的改变

在“双减”政策下,社工运用学习动机( ARCs )模式,通过激发家长、学生、教师三者动机,将三者“联系、联结、联合”,积极探索三种专业服务模式,在传承学校社工实务经验的时专业嵌人学校“双减”教育工作。

第一,学校社工与教师联系,专业知识互通,提升工作的有效性。每月定期开办研讨与主题培训,常态化开展多元能力开发、个人未来规划等发展性服务,特色化开展“心灵关爱校园行”主题讲座,为教师赋能,引导教师用多元的发展观培养孩子。

第二,学校社工与家长联结,达成理念共识。“双减”之下,社工注重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方向,改善家长担心“双减”后孩子落后的焦虑,引导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业余生活中去,增加亲子沟通和联结,亲眼看到孩子的变化。

学校社工具体服务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引领道德教育、学校社工首要任务是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格,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二是发现生活教育,学校社工引导家长结合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性:三是培养习惯养成,学校社工让家长抓住儿童青少年这一关键期,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四是充分发挥深圳社会服务心理体系的作用,社工联合学校德育工作室学校教师、心理辅导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定期举办家长公益课,让家长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儿童成长不同阶段的心理需要,防止因家庭矛盾或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第三,学校社工与学生有效沟通,推动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联合。社会教育应该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学校社工引人相关的社会教育资源补充学校教育资源,可以使双方资源形成更高效的教育共同体,既将学生成长所需资源汇集到同一平台,又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驻校社工的专业性,并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3.课程嵌人:以“课”为抓手,以“爱”为方向

“双减”政策落地,需要以“爱”为方向,寻求回应方式的改变。通过研究与实践,学校社工可以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活动。

社工开展常规性工作,提供发展性、教育性学习内容,开展成长性、教育性活动,同时面向一些特殊学生,进行长期干预和跟进。

社工设计开展项目化活动,满足实际需求。如针对学生的游园会、成长的天空、预防欺凌、历奇辅导等活动;针对家长的亲子关系类讲座、心灵关爱类项目;针对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危机三预类、多元智能类、正向建构类项目。

社工通过开设基础类、拓展类社工课程及特需类社工课程,从生涯与社会发展、自我认知核心主题导人,根据课程的适切性及难易程度分学段、分具体年级开展服务。

通过课后延时服务,开设学校社工接待日,评估相关家庭和学生的情况,指导家长怎么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发展。

笔者发现,“双减”政策下,普通教师和班主任的出发点在于规划、约束学生行为,心理教师的出发点在于治疗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学校社工强调的是发展与预防并重,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嵌人对于“双减”政策下的教育体系是一种很好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