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背景
农村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较多,实际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为农村儿童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具有现实迫切性和需求广泛性。“双减”背景下、2021年暑假,共青团襄阳市委与襄阳市文明办在湖北襄阳农村社区开展了73个农村儿童希望家园暑期托管项目,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了20个农村儿童七彩假期夏令营暑期托管服务项目。93个农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项目都有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8个暑期托管服务项目由社工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开展,陪伴农村儿童度过假期。其中,湖北文理学院儿童青少年社工团队分为3个小分队,开展了社工引领大学生志愿者介人农村儿童暑假托管服务模式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普遍性开展农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活动的有效机制。
服务实践
(一)服务目标
目标1:探索“双减”背景下“社工+大学生志愿者”介人农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暑期托管服务项目课程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包括学业辅导、心理辅导、传统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等课程,兼顾了儿童多方面需求。
目标2: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提升团队成员实践能力。团队由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组成,希望通过服务提升其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专业成长。
目标3: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适逢建党百年,团队专门开设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激励团队成员和服务对象传承红色基因,做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青少年。
(二)项目介绍
1.“情暖儿童,七彩假期”牛首中心小学夏令营
中央文明办、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2021年“圆梦工程”助力乡村学校少年宫“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暑假期间,1000支志愿服务团队到中西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结对志愿服务。湖北文理学院的3名社会工作教师和8名大学生志愿者为襄阳市樊城区牛首中心小学的70名学生开展了为期11天的服务。牛首中心小学生的父母多在外务工,学生平时寄宿,暑假迫切需要托管服务。
2.“线下+线上”隆中社区暑期托管希望家园项目
农村儿童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湖北文理学院儿童青少年社工团队通过“线上+线下”暑期托管服务模式,为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街道隆中社区的儿童开展了希望家园项目。
希望家园项目由2名教师和32名大学生执行,线下辅导了15名儿童,线上辅导33名儿童,服务深受家长好评和小学生们欢迎。
3.南漳县九集镇九集社区“裏伴童行。希望家园”暑期托管社会服务项目
湖北文理学院儿童青少年社工团队有6位成员参与了南漳县九集镇九集社区“襄伴童行.希望家园”暑期社会服务项目,开设了安全、禁毒、党史、法治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修养与安全意识,还安排了兴趣类课程,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三)服务特色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农村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设了学业辅导、心理辅导、传统文化、艺术、安全教育等课程。在服务过程中,团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内容,将“非暴力语言沟通”贯穿始终,教儿童学会与别人进行非暴力沟通;纠正儿童普遍存在的坐姿问题,带领儿童进行伸展矫正。
团队集体备课,根据课程特点,实行大班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学业辅导按照年级分组,小组讨论则确保每组都有不同年级的儿童参加。团队每晚召开教学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分享心得体会,确保服务高效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活动效果
首先,促进了农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实施后,农村儿童暑假作业减少、没有校外培训,容易沉溺手机,开展暑期托管有助于丰富乡村儿童假期生活、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根据测评,参加服务的儿童学到了历史文化、自我保护的新知识、新技能,社工还带领儿童排练了反校园欺凌、反家庭暴力的情景剧,预防校园欺凌、抵御家庭暴力。
其次,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中获得成长。团队成员专业能力得到锻炼,体验到助人的幸福。志愿者们对城乡发展、农村儿童教育、保护关爱等有更深刻认识,对专业服务有更多思考。
最后,服务有特色,社会效益好。“社工+大学生志愿者”介人农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得到共青团襄阳市委、各级政府、学校老师、儿童和家长的认可和赞扬,被多家媒体报道,对襄阳青年志愿者服务儿童起到引领作用。
“双减”背景下,农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模式思考
(一)服务模式优势
第一,经费开支少,农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具有可推广性,可促进未成年人保护。该项服务投人经费较少,全部经费共1万元,主要用于大学生志愿者的食宿费用和教学用具费用。经费低让暑期托管服务更具持续性和广泛性,让更多儿童、家庭受益。
第二,社工引领志愿者,壮大了农村儿童暑期托管的服务队伍和支持力量。“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人力优势。社工对志愿者进行伦理、能力培训和督导,增强志愿者信心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
第三,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成长。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托管服务不仅是付出,自身也得到专业方面的成长,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和专业归属感。
(二)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农村儿童暑假托管项目也有局限性。一方面,服务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农村儿童和家长的需求。“社工+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托管服务是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具有短期性,没有稳定、长期的服务机制,希望更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落地农村,实施更多儿童服务项目,满足农村儿童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引领作用未完全发挥,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社工+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托管模式主要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领大学生志愿者开展,需要加强专业培训,提升能力,发挥出社会工作对志愿服务的引领作用。
推动乡镇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学校社工站建设,建立普遍性开展农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的有效机制,一定程度上能够破解上述困难。目前,暑期托管服务项目主要是由上到下推动开展,每年暑期,由团中央等发文到高校,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在当前乡镇(街道)社工站逐渐全覆盖的情况下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落实,让长效性的儿童服务可以期待。乡镇(街道)社工站可以与高校合作,建立普遍开展农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罗学莉系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彭振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助理研究员;周健系共青团裏阳市委学少权益部负责人。该文为2021年度湖北文理学院那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基地课題“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JD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