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山东省威海市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坚持制度、人才专业三方面齐发力,给予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全方位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建有72个社工站,已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在补充基层民政经办能力、服务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9月底,社工站开展人户探访2万余次,招募志愿者上万余人,服务市民10万余人次。
推动制度设计,培育社工机构
完善制度建设,提供政策引领。为加快推进社工站建设,提高社工站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威海市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成立了由民政局局长、分管局长、高校教授、各区(市)民政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威海市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推进小组,深人各区(市)开展调研,对社工站前期建设、中期运营、后期考核等事项进行详细指导,并将社工站建设纳人全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全覆盖。目前威海市已提前完成全覆盖目标。根据威海市社会工作现状,围绕如何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保障社工站的服务成效,市民政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出台了《威海市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对社工站的功能定位、服务场所、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和目标数量等予以明确。区(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依法登记成立的社工机构等合法主体运营社工站,签订区(市)民政局、镇(街道)和承接机构的三方协议。
培育社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根据《威海市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社工机构服务的专业性对社工站的服务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威海市严格要求各区(市)通过政府招投标的方式择优确定社工站承接机构,并将招投标结果向社会公示。与此同时,通过提供免费知识培训、交流互访、督导培育、异地学习等方式,帮助社工机构及社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此外,威海市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规范、培育社工机构的发展。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社工机构已发展到37家,还有20多家社会组织聘用持有社会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逐步向专业社工机构转型。
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组织专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威海市以高校和市级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园为平台,引进专家资源进行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培训,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截至2021年6月,组织培训60余次,分期分批对全市3000多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培训。自2008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开考以来,威海市连续多年免费为广大考生举办考前培训班,截至2020年底,参加培训人员已超万人。目前,威海市持证社工人数超过2200人,为全市社工站高效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完善激励政策,提供人才支撑。威海市相继出台《“威海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办法》《关于实施威海英才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激励政策,提高社工站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威海市坚持以培养高层次社会工作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及教育与研究人才为引领,优先培育为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早在2014年,威海市就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威海和谐使者”评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24人获评齐鲁和谐使者,80人获评“威海和谐使者”,为社工站运营提供了本土化的高层次人才。此外,对全市在职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考取助理社工师、社工师职业水平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一次性奖励。目前已为全市符合条件的1038人次发放一次性奖励资金226.5万元。
发挥专业作用,服务民生保障
聚焦疫情防控,发挥社工服务优势。威海市落实相应职责,积极发挥社工站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作用,动员全市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开展防控宣传监督、信息咨询、摸排汇总、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独居长者照护、物资分发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10多家社工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设立了20多条心理援助热线,共服务求助者3000余人次。
实施社工项目,增强民生服务能力。威海市在开展社会工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专业项目先行,依托全市72个社工站,精准解决服务对象的发展问题。2020年4月,启动2020年度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公益创投活动,出资30万元实施社会工作参与脱贫示范项目。通过项目申报、机构路演、专家评审等环节,遴选出12个优秀社会工作项目。截至目前,12家社工机构已为贫困服务对象提供各类服务达5600余人次,服务内容涵盖农村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社会关爱等多个领域。2021年6月,启动社工机构为群众办实事公益实践活动,出资50万元实施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项目,遴选出19个优秀项目,引导社工站将工作重心放在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上,通过掌握基层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为全面加强基层民政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