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4H模式”助力社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入矫-陪伴-服务-成长

中国社会工作

作者阙永梅、赵鲜丽

项目背景

浙江省义乌市现有近1600名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义乌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同悦社工)自2015年11月开始承接义乌市社区矫正项目。服务对象大多数在义乌经商,且多以经济类犯罪案件为主,个人经济条件较好,时间富裕、自由,但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规则意识不强,对于社区矫正身份存在认知偏差,因此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成为帮扶的核心任务。
同悦社工以“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为服务理念,在优势视角和标签理论的基础上,打造“焕新益家”社区矫正服务项目,不断探索完善焕心入矫、焕心陪伴、焕心服务、焕心成长“4H模式”,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促进社区矫正对象自我赋能,发挥优势所长,参与个别化公益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向上、向善之心,促进社会融人,实现再社会化。

理论依据

(一)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对应自理论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不同于将齐区矫正人员定义为“有问题”、需要改造或治疗的人,优势视角主张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健康发的潜能,从而弱化服务对象的问题和困难,发现和关注其优势,提升其自我发展的潜能。
(二)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初级越轨”,但只有被贴上“标签”初级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去标签”,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使“有问题的心” 恢复为“正常人”。标签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广泛,尤其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内,对犯罪者进行“去标签化”,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项目目标


“焕心益家”项目通过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公益平台,实现将“监管对象”变为“服务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用行动为自己去“标签”,传递社会正能量,从服务中提升学法、守法意识,预防再犯罪,在助人自助中回归社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实现再社会化。

项目实施


(一)焕心入矫,规范化流程建立专业关系
“焕心益家”项目打造“焕心入矫”的规范化流程,建立“明确社工身份、收集基本信息、了解案件经过、分析心理测评、告知权利义务”五步工作法,通过这一系列规范化的流程,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社工在初次接触入矫报到的矫正对象时,为了让其明确社工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区别,先向服务对象介绍社工身份,使其放松心情,建立初步信任关系。随后开展入矫访谈,通过了解矫正对象的家庭就业、社交、经济、案件的情况及对其的影响,结合心理测评表,对其做初步的情况排模,了解其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便于社工做进一步的后续跟踪。同时,社工在情况摸排的过程中了解矫正对象的优势特长、兴趣爱好,建立个性化的“焕心档案”,便于后续精准设计公益服务活动。


(二)焕心陪伴,个别化服务提供心理支持
每个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案件情况、人矫时间都有所不同,并且在矫正服务的过程中,服务对象的情况也会有所变化。社工定期开展人户走访工作,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了解矫正对象的家庭居住情况、家庭成员相处情况、邻里关系、工作情况等,全方位收集资料,进行日常动态跟踪。社工根据矫正对象心理特征,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工作,依托司法矫正心理测评系统,结合入矫访谈时的心理测评情况,分析测评结果,进行重点心理帮扶,以“集体+个别”帮扶形式,一方面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对个别矫正对象开展跟踪式人户走访,记录跟踪心理状态,现已累计开展心理测评4600人次,集体心理辅导76场次,个别心理辅导60人次。
社工在服务中发现女性矫正对象在人矫初期更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感。究其原因,是由于部分女性矫正对象没有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她们会选择在矫正期减少社交来往。倾诉渠道减少心理情绪问题就随之产生。社工针对这部分女性矫正对象开展情绪减压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她们能够学习减压技巧,并在小组中寻求同伴支持。

(三)焕心服务,多样化参与促进社会融入
义乌市的社区矫正对象大多以经商为主,他们大部分时间自由,经济条件较好,有很多的优势资源。社工针对这一特点,结合司法部门规定的矫正对象每月参加不少于8小时公益活动的要求,通过发掘他们的自身优势特长,以及对公益活动服务群体的领城摸排,制定了“焕心”公益菜单,内容包含了文明劝导、反诈宣传、导医服务、助老服务、助学服务等,并提供相应培训。公益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巩固培训成果的同时也不断积累活动成功经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服务对象还组织成立了“焕心车队”志愿服务队,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接送就医等服务。项目社工还积极链接多方资源,例如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区警务室、医院、法庭等十余个部门,为“焕心车队”志愿服务队提供更多的平合与机会,让其志愿服务表现得到关注及认可,增强队伍的公信力。车队志愿者通过与社工共同参与伤残退役军人走访活动,聆昕老兵故事,收集微心愿,并自愿认领筹集微心愿物资,为老兵送去暖心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社区矫正对象更是积极捐赠折合人民币 105 万元的防疫物资,参与高速公路卡口执勤、特殊群体药物配送服务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主动承抯社会责任。

(四)焕心成长,专业化引导促进自我赋能

服务提升。为提升矫正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水平,社工有针对性地面向矫正志愿者每月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其中包括反诈骗知识、毒品知识、民法典知识、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平台使用技巧、探访活动技巧、拍摄技巧等培训,在志愿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提升学法、守法意识。
服务分享。为丰富公益活动平台,更精准聚焦矫正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需求,社工制作“焕心”志愿服务反馈卡片,通过矫正对象对参与活动的评分、感受分享和对志愿活动内容的建议,了解矫正志愿者的参与感、服务需求,通过记录发现他们的改变,让他们感受回归社会、融人社会的过程。
服务激励。为激励矫正志愿者,提升参与积极性,社工每年开展“礼遇志愿者”活动,根据矫正志愿者累计参与次数、服务表现等,进行表彰活动,肯定其服务的成果,及时做好服务方案的优化及推进。

成效与反思

8年来,“焕心益家”项目已为3651名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服务,同时孵化出一支“焕心车队”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园梦助学”困难家庭探访、“伤残退伍老兵”接送就医、反诈宣传等公益服务。同悦社工于 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普法公益性组织。
通过参与项目,服务对象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部分因为盗窃而人矫的服务对象看到了困境儿童在简陋的生活环境里依然努力学习乐观开朗,他们备受感染,表示要靠自己努力找一份工作,不能再不芳而获了。一些经济犯罪、醉驾的服务对象在听到老兵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和不畏牺牲的故事后,他们深刻认识到要珍惜生命,不能贪图一时享乐,等等。
总结项目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基于优势视角,变“监管对象”为“服务力量”,实现通过劳动改造心灵。二是项目汇聚多种资源,为各类公益服务提供多元化平台和较好的培训支持,让社区矫正对象的志愿服务走向专业。三是项目为矫正对象提供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价值,增强其回馈社会、感恩社会的意识,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
专业反思方面,社工发现目前项目还存在公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参与持续性不高、服务类聚焦度不够、培训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接下来社工将关注公益服务的质量,优化“焕心莱单”,做好专业化培训及服务的跟踪反馈,让公益活动的作用最大化,助力社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
(作者阙永梅系义鸟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赵鲜丽系义乌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顼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