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多维转型和不变品性: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现实场境

中国社会工作

顾东辉

“人在场境中”是耳熟能详的社会服务名词,也是人类其他活动的可鉴框架。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当然也在场境中,此场境至少可以从时段变化和横向特性进行说明。

多维转型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所处的宏观环境。在纵向维度上,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社会转向市场社会。中国因此成为难得一见的三重转型国家。在横向维度上,中国正由世界社群之重要区位走向舞台中心,对外联动已由与主要国家的强联系转为与更多国家的强联系,中国故事也日益引起国际关注。在内外维度上,中国正由外延式拓展转向内涵式修炼,人民中心理念得到更好体现, GDP 导向正让位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美好生活和获得感提升成为重要追求。由于上述变化,当代中国一方面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也与过去时段存在差异。

当代中国虽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是依然保持某些不变品性。首先,在主体上,“一核多元”。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无论是管理还是治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参与始终是重要特色。东南西北中,党领导一切。这种主体特性使得中国得以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其次,在对象上,“普惠大众,关注弱众”,底线问题优先,发展事项兼顾。“先有大家,后有小家”的传统文化,使得“大众重于小众更重于个体”成为主流意识,所以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普惠需要,另一方面要托住特殊社群的底线需求。

再次,在方法上,统一思想,集中领导,顶层设计,急者先来,由点到面,协同行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种特性在“五年计划”中有滚动安排,在突发重大危机和特别任务出现时有应急行动。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整体应对及其成功就体现了国的制度优势。

从次,在目标上,兼顾多类追求。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既解决问题,又促进发展,还促境美好,不但是重大问题的应对策略,而且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智慧。

最后,在伦理上,人民中心,政府首责,底线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日常生活中“有困难,找政府”之说,灾害应对时政府力量冲在一线,都体现了政府承担关键责任的公共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应该领悟多维转型和不变品性的场境特性,注重自我增能,不断促境美好。要注重行动议题的恰当选择,多雪中送炭,常利泽多方。要基于“总体平等”理念推动互补式参与,并倡导“动态主辅伙伴关系”。要融会人类文化精华,内化党政主导、人民中心、共建共治共享、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要兼顾问题解决与民众发展,领悟“止于至善”的中国智慧,助人到受者自助(即可),促进(适度)美好生活,并在期间促变工作对象的认知、情感和行动。要领悟人境互动内涵,首倡众自助,助力人境共变,在动态评估中微调发展策略。总之,领悟和践行“社会工作在场境中”之本真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