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发挥社会工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的作用

中国社会工作

倪赤丹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在婚姻家庭服务、乡村振兴、困难群众帮扶、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援疆援藏、基层社会治理、未成年人保护、养老服务、对外交流等板块中均专门提到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作用。《规划》提到,“十三五”期间,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157.3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者66万人;预计到202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要达到200万人。《规划》首次提出“推动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均拥有1名社会工作者”的发展指标。按《规划》配置标准,结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预计到2025年全国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规模将超过30万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新时代新阶段社会工作如何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回应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笔者认为,应当从政策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四个方面着手,发挥社会工作“催化剂”“黏合剂”作用。

坚持政策导向,聚焦重点工作发挥专业优势

在居家层面,以高龄、留守、失能等老年人群为重点,提供支援性服务,为家庭赋能。一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支撑,开展居家高龄、农村留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定期巡访服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长效服务机制,深化特殊老年人群关爱体系建设;二是链接资源,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提供居家照护技能培训、压力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家庭照护者支持网络,提供喘息服务,减轻家庭照护者压力。

在社区层面,以培育老年组织、推动自助互助为重点,提供支撑性服务,为组织赋能。一是以社区老年人骨干为抓手,积极培育老年兴趣团体和老年社会组织,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推动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二是引导低龄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高龄老年人,推动抱团养老、邻里互助等互助养老服务。《规划》提出,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协会、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互助养老作为“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养”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是我国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三是培育服务型老年组织建设,链接社区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推动服务从“在社区照顾”向“由社区照顾”和“对社区照顾”转变,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地养老”需求。

在机构层面,以建设跨专业团队提供整合式照护为重点,提供综合性服务,为机构赋能。一是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联动养老机构医生、护土、康复师、护理员等资源,建设跨专业的照护服务团队,采取个案照护模式,为人住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长期照护服务;二是按照《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要求,为老年人提供环境适应、休闲娱乐、老年教育、精神慰藉、危机千预、临终关怀、社区参与、资源链接等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机构生活。

坚持需求导向,促进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对接

发展养老顾问服务。借鉴上海“养老顾问”“养老管家”的服务经验,社会工作者尤其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作为福利体系递送的重要一环,要主动承担“养老经纪人”角色,为老年人解读养老政策,介绍为老服务资源,推动需求和服务的精准对接,提高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让老年人明白养老、舒心养老。

参与老年需求评估。《规划》提出,制定并实施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参考依据。随着基本养老服务全面建立、各地将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老年社会工作者应当依托专业优势,主动参与老年人需求评估,从综合评估老年人能力和养老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身心、社、灵的全人服务。

参与为老服务设计。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整体还较为单一,市场尚未得到细分,在养老服务迈人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社会工作的预防性、发展性、补救性三大功能,社会工作者应在积极老龄化、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运用活动理论、连续理论、社会重建理论等,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精准设计符合不同老年群体的提升知识技能、改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参与等为老服务产品。

坚持过程导向,尊重和发挥老年人主体作用

发挥老年人主体作用。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尊重老年人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和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倾听老年人声音。支持活力老年人在自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挥经验、知识、技能等方面优势,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建设,让生活更加丰富,让生命富有意义。鼓励高龄、失能老年人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自主地选择服务,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让老年人有尊严地生活。
引导老年人自助互助。结合老年人服务需求,开展老年人慢病管理小组、组建老年人文体队伍、组织邻里互助等,引导老年群体建立兴趣团体、老年组织,尤其是服务型、枢纽型老年社会组织,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和平台,让老年人“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倡导积极老龄化理念。以多层次服务引导老年人树立“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描绘长幼有序、参与有节、健康有为、充满动能的新时代老有所养“中国梦”。积极组织“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引导中老年人规划老年生活,提前做好健康、财富和心理准备;通过举办健康养生讲座、慢病管理小组等,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开展各类老年文化教育活动,树立“学习就是最好的养老”观念。

坚持目标导向,通过持续改善提升服务品质

服务供给中过程管理。伴随着老年群体代际更替和收人水平的提升,老年人需求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尤其是随着全面步人小康社会,我国经济发展进人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品质化老年生活的期待,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也需要持续提升服务专业性。社会工作者要注重服务供给过程的管控,对服务供给的时效性、精准性、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老年人享受到性价比高、与需求有效对象的养老服务。

服务供给后评价跟踪。无论是公益性养老服务,还是商业性养老服务,在服务的一个周期结束后,改善养老服务或产品并优化服务递送过程,成为养老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社会工作者应当以规范化的评价表格或者非结构化的访谈等形式向使用服务的老年人收集使用服务的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养老服务或产品。

政策倡导促服务提升。社会工作者作为政策福利的递送者,政策倡导也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大部分社会工作者扎根一线,掌握一手资料,贴心服务居民群众,更容易发掘问题背后的群体性需求,同时社会工作者在相关政策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主动反思,可以挖掘政策可优化之处,推动政策不断完善。社会工作者应主动与行业组织、政策制定部门沟通反馈,通过实践创新促成政策优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社会工作在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政策为支撑、以赋能为核心、以成效为目标,必将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彰显新作为。
(作者系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