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党建引领、多维联动,社工服务有底气

组织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应有之义。社工机构作为社会组织中较为活跃的服务机构,扭住党建这个“牛鼻子”,让党建融人专业服务全过程,能够保持更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近年来在党建与社会服务两个领域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构建“1+ S + N ”服务模式,能够让社工在基层服务中更有底气。

其中,“1”是党建服务,“ S ”是社会服务,“ N ”是辖区内其他组织、人才、阵地平台等。在这一服务模式下,形成“以党委为核心、区域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党建工作联席会为纽带,专业社工助力创新发展”的队伍、平台和资源,通过党员志愿者、社工的多维度联动,推进服务纵深发展。

一是队伍联动,即“党员志愿者+专业社工+专家+社会组织代表”联动。居民服务需求众多,仅依靠社工的力量难以保证服务的多样性。为此,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召开由党员志愿者骨干、专业社工、社会组织代表和专家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商讨社会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挖掘多方联动的服务项目,谋划推进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是平台联动,即“党员服务+社工服务+阵地平台”联动。其中,阵地平台包括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点、党群服务中心、新媒体平台等。党员志愿者、社工可依托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利用不同站点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定点服务,了解、收集社情民意,不断拓宽党员关注社会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党员志愿者、社工还可以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运用社区家园网、社区宣传栏、党建微博等平台,开辟“心愿墙”“畅言吧”等专栏,鼓励居民群众以留言、贴纸等方式反映自己的需求;常态化开展党员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门等,不断拓展党员服务的阵地和平台,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载体。

三是资源联动,即“需求导向+資源整合+项目化运作”。在党员志愿者、社工的联动服务中,应该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资源,把针对各类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以项目化的形式运作,保障服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项目化运作,打造一批群众欢迎、社会效益高的党建服务品牌项目。

建立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治理服务网络,促进党员志愿者、社工互相认同,加强培训交流,树立两者共同的服务信念,是开展联动服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细化服务领域,明确不同领域中党员志愿者和社工的角色定位,以此提高服务活动水平,使服务更加适应群众的需求。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介人路径。

日常服务:社工督导,党员实践。日常服务是指社会需要的普遍性、大众性的志愿服务,如便民利民、扶老助残、困难群体慰问、环境美化等服务,其特点是服务量大,但不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党员志愿者可以以实践者的身份参与。这类服务也需要专业社工的督导,专业社工能够从专业视角出发,提出有价值的想法,不仅有利于推动服务项目的开展,更有利于贴近群众的心态和需求,促进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关系。

专业服务:专业社工实践,党员配合。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工作,例如为服务对象开展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等,更多地需要专业社工的介人。在这类服务中,专业社工作为服务主体进行实践,党员志愿者则处于配合地位。社工可结合党员志愿者的技能和优势,让其参与服务计划的制订并协助社工子以实施。

应急服务:党员先锋,社工专业助力。对于自然灾害、重大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等应急服务,在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对应急工作统一部署的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志愿者、社工介人服务的双向优势,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借助社工专业力量进行积极介人,从而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矛盾冲突等方面发挥两者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