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住建部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要求有社区综合服务站、老年服务站、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等

中国社会工作

居住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近日印发。

《指南》包括完整居住社区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建设指引以及典型案例4项内容。

完整居住社区基本内涵

《指南》明确,完整居住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就是从保障社区老年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出发,配套养老、托幼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是通过构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基本细胞,优化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问题,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完整居住社区示意图

▲居住社区和十五分钟生活圈设施配置示意图

完整居住社区基本要求

在完整居住社区的规模方面,《指南》要求各地应根据儿童、老年人等社区居民的步行能力、基本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以及社区综合管理能力等,合理确定完整居住社区规模。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以城市道路网、自然地形地貌和现状居住小区等为基础,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和服务范围相对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居住社区规模,原则上单个居住社区以0.5万—1.2万人口规模为宜。

《指南》明确,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目标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以及社区管理机制健全。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包括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一个老年服务站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包括一个综合超市、多个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以及其他便民商业网点。

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包括水、电、路、气、热、信等设施,停车及充电设施、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

公共活动空间充足,包括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

物业管理全覆盖,包括物业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社区管理机制健全,包括管理机制、综合管理服务和社区文化。

《指南》还明确,十五分钟生活圈规模及建设要求为建立社区步行和骑行网络,推进社区绿道建设,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统筹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运动场馆和公园等设施配套。十五分钟生活圈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万—10万人,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与街区、街道的管理和服务范围相衔接。

▲十五分钟生活圈规模

▲十五分钟生活圈结构及配建设施示意图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引

《指南》对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引(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物业管理全覆盖、社区管理机制)作出了进一步要求。

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指南》要求完整居住社区建设1个社区综合服务站,建筑面积以800平方米为宜,设置社区服务大厅、警务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居民活动用房、阅览室、党群活动中心等。

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应规模适度、配置合理、功能多元、经济实用,具备组织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功能。新建居住社区应当建设功能复合、服务高效的社区综合服务站,综合提供社区养老、卫生、助残、文化娱乐、物业管理等多元化服务。城市中心区内社区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存量资源,通过改造其他公共设施、综合配置等方式配建社区综合服务站,也可利用边角地配置社区移动图书馆等设施。

在功能布局上,新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站应选择市政设施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到达的地段,宜靠近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站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宜设置在建筑物低层部分,并有独立出入口。社区综合服务站用房和有关设施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流线清晰、服务方便。

▲社区综合服务站功能布局示意图
《指南》还要求完整居住社区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居家日间生活辅助照料、助餐、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与社区综合服务站统筹建设1个老年服务站。具备条件的居住社区,可以建设1个建筑面积不小于350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膳食供应、保健康复、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老年服务站的建设须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做到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安全卫生、运行经济。

在功能布局上,老年服务站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宜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宜在建筑低层部分,相对独立,并有独立出入口。二层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分区设置;有条件的养老设施宜安排充足的健身空间。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功能布局示意图

此外,《指南》要求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无障碍环境,住宅和公共建筑出入口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公共活动场地、道路等户外环境建设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具备条件的居住社区,实施家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

在社区管理机制方面,《指南》要求完整居住社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社区管理,打通服务联系群众、解决群众诉求的“最后一公里”。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以智慧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促进公共事务和便民服务智能化,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发动居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引导各类专业人员进社区,辅导居民参与居住社区建设和管理。加强培训和宣传,发掘和培养一批懂建设、会管理的老模范、老党员、老干部等社区能人。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居民通过捐资捐物、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居住社区建设。

《指南》还要求完整居住社区举办文化活动,制定发布社区居民公约,营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可与党建和群团组织协作,结合传统节日和现代文化,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文化讲堂、书画交流、亲子互动、舞蹈合唱等,培育积极向上、多姿多彩的邻里文化,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区风尚,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充分征求广大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居民公约,引导居民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维护社区的良好秩序,体现社区共治精神。通过景观墙、告示牌、海报等方式宣传和展示社区居民公约,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居民行为习惯,体现有特色的社区文化,营造良好的家园氛围。

完整居住社区典型案例

《指南》列举了厦门等地的完整居住社区典型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是厦门市首个社区关爱中心——前埔南社区关爱中心进行服务设施建设的案例。该关爱中心采取政府、社区、社会组织、高校四方合作共建的方式进行服务设施建设,让辖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可享受到中心提供的各项社会服务。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厦门大学等高校通过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导师、实习生,为项目提供督导服务及人才保障。在社区“两委”的引导与协助下,在以党员为主的社区能人的参与及支持下,关爱中心开展了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

社区还立足老年人社会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采用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小组活动等方法,建立了社工服务与志愿服务结合共存的社区养老支持网络,使广大老年人尤其是孤寡、患病老人获得了温暖、关怀和关爱。另外,服务站依托社区,与学校、家庭实现对接,开展了周末“灿烂阳光”小组、寒暑期夏令营等活动,使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孩子得到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