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安徽黄山推进社工站(室)专业化建设

中国社会工作

吴元哲

今年以来,安徽省黄山市把建设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夯实基层民政力量作为民政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公众参与、项目运作、专业服务、固本强基”的目标要求,出台相关政策,落实资金、阵地、人员保障,聚焦基层民生需求开展特色服务,倾力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建设。

强化谋划落实、注重制度设计。黄山市民政局将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建设纳人《2021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全面统筹安排。借鉴外地先进经验,3月,印发《关于开展首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及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建设的通知》,部署启动全市首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建设,全市20个乡镇(街道)、14个社区(村)纳人首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建设范围,其中基础条件较好的屯溪区整区推进。5月,配套制定印发《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参考标准(试行)》,引导提升全市社会工作站(室)规范化建设水平。9月,召开全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建设交流推进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推动年度任务落实。

强化人才培养,注重队伍建设。黄山市重视社工人才的培养,采取“1+1+ N ”模式培养本地社工76名。投人资金近200万元,实施“两工互动”“义工社工化”“三社联动”项目,加强对骨干志愿者社工专业知识的培育,在社区普遍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辅导员机制。投人资金36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市1175人开展社会工作专题培训,加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明确社工站站长由乡镇(街道)民政分管领导兼任,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分别按照专职社工不少于2人和1人配置,重点遴选本土社工作为骨干志愿者参与社工站服务,确保社工站力量配置合理。黄山市社会工作(者)协会通过购买服务开展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运营专项督导服务,强化社工站的专业属性,提升了社工站专业介人及项目管理服务能力,建构了社工站的专业形象。

强化工作保障、落实经费场地。黄山市充分发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福彩公益金等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指导各区县依据《黄山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目录》整合相关行业和部门资源,实行项目化支持;积极发挥民政牵头引领作用,集聚整合社会救助、社区治理、养老服务、儿童保护、福彩公益金等民政资金,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的初始建设、运行和专业服务活动开展予以重点投人,市民政局拿出5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链接资源,多方支持,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的专业发展和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成长。截至目前,市县民政部门整合投人150余万元,实施专业服务项目20个。黄山市还明确社会工作站(室)场地和必要的办公设备由乡镇(街道)、社区(村)负责落实。区县民政部门指导乡镇(街道)、社区(村)依托现有服务设施,科学设置社会工作站办公和服务场地,并配备办公设备。坚持民政主管、属地协管的原则,加强驻站社工管理,加大生活关爱力度。同时做到社会工作站(室)标识规范化、工作制度明细化、运行流程规范化。

强化专业服务,提升民政能力。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黄山市民政局指导区县民政部门按照购买专业社工机构委托运营、招聘专职社会工作者驻点运营等方式,保障正常运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5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挂牌,30个社工站开始运营。各社工站围绕民政重点,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精心设计服务项目,链接社会资源,为辖区困难家庭、留守空巢老人、留守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关系调适、能力提升、生计发展、社会融入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5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质量。各站点还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标,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