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助老服务,从解决问题到资产为本

中国社会工作

李新春

服务背景
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下辖9个社区,从2017年4月起,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此开展社区助老服务项目。该办事处有常住长者4557名,情况及问题不一,项目服务费用相对不足,单凭项目团队11位社工的力量难以回应每一位长者的需求,尤其是困境长者服务面临较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社工不再局限于长者的问题,而是运用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理论,转向社区资产的挖掘与使用,让更多的资源投人进来,发掘长者、相关组织及团体的能力,将各方的力量都汇聚在助老服务上。

社工团队通过前期需求调研、持份者访谈、过往服务资料分析、部门数据汇总等,分析了各社区和长者群体的特点及优势,规划设计了健康管理、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社区参与、特殊长者关爱等五大重点服务方向。

项目做法

(一)绘制资产图谱
项目社工前期通过家访和社区探访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全面了解了葵涌办事处各社区长者及居民个体的资产(才能、智慧、经验、兴趣等)、地理环境、文化特性以及不同社区居民小组、社区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校、商业单位等组织/团体/政府的资产,在此过程中将社区的重要资源进行记录汇总,初步建立起社区的资源库,将其绘制成各社区自有的资产地图。

此外,社工重点结合日常服务,邀请社区长者自己讨论社区资源,借助长者自身量不断去充实资源库,遵循“符合社区需求,连接社区特色”的原则,逐步建立长者服务相关的“资源蓄水池”。

社工在组织溪涌、土洋、官湖、葵涌、葵丰5个社区居民绘制资产图谱时发现,葵涌办事处处于沿海一带,自然环境优越,社区原住民以客家人为主。客家习俗、美食、村落建筑以及山歌等文化气息浓郁。也正是因为客家文化的底蕴及资产属性,社工规划了客家文化传承服务项目,从而逐步挖掘统计各类客家文化相关的资源资产,立体化构建图谱。社工寻访了部分对社区历史有研究的长者,借助访问及讲故事的形式,邀请客家本土长者向居民分享客家故事,参与服务,一同寻找社区过往的正面记忆,从而促进了居民对客家文化的认识;挖掘爱好客家美食制作的长者进行美食现场教学以及美食过程摄影记录,在居民间传承客家独有的美食文化;开展客家村落建筑收集活动,邀请长者将自己家中有代表性的历史照片或者物品在现场分享,引起大家的共鸣;通过整合社区志愿者资源,进行客家文化宣传、倡导活动,促进不同群体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二)动员社区资产。助老服务在资产为本理论指导下,以内部为焦点,集中在加强长者提出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社工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社区活动,促进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长者交流互动,同时注重挖掘社区骨干,培养社区重要力量,积极推动对长者的友爱关怀、营造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区气氛。

如溪涌社区有特殊长者共30人,其需要及问题包括经济拮据、行动不便、身体残障、情绪低落等。除了逢年过节的看望与慰问,这些长者更渴望在平日里能够参与到社区生活中来。助老服务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心溪望”溪涌社区公益跑服务项目,以社区特殊长者为切人点,开展“众筹微心愿”、“心愿大使行”、“心溪望”公益跑等重点服务,以党员带动群众,以爱心践行公益,依托社区特有的婚庆文化和固有的旅游资源,采用喜闻乐见又健康环保的公益跑形式,结合线上众筹,动员社区居民关注、关怀特殊长者。

(三)构建在地关系
助老服务项目运营过程中,不断尝试发挥长者作为社区主体群体的作用,激发其自主性行动。在不依赖政府的情况下,社工推动建立及延续本社区长者内部、长者与本地组织、本地组织及本地团体之间的内部关系,实现“在地化资产”服务社区长者。

在服务实施过程中,社工注重长者之间、团体之间的互动联络。方面,社工借助社区社工对本社区熟悉、同社区居民关系良好的优势,拉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促进项目更好地开展;另一方面,社工注重与社区长者骨干建立良好的关系,收集其想法和意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经验,号召更多长者和居民加人助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比如,葵丰社区内的动态资源即拥有客家文化技艺的社区骨干们,社工鼓励他们以自身的力量带动传统客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中主要以技艺传承为主,包括美食制作(糍粑、艾板、芋头糕等)、实用品(凉帽)制作等,面向社区其他居民推广共享。

“老有所为”长者社区参与服务项目是以社区长者志愿者为主体,联合社区内外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的项目。本项目在实施期间,鼓励社区长者持续参与,利用自身的专长和能力为社区及社会提供服务,发挥余热,同时提升长者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再社会化的主动性。目前已孵化出一支社区助老志愿服务队,在为社区特殊长者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反思

虽然项目团队能够从资产为本的视角去助力为老服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社区资产动员不足。社区中不乏丰富的资产,从个人的才能、各类社区组织到社区中的公共资源,都是可利用的资产。但这些资产并非都能为项目所用,1 ,一方面很多资源闲置在资源库中,长者及社工并没有充分调动利用;另一方面是所需的资源并不能很好地为项目所用,调动者处在被动的状态,这涉及资源调动能力的问题。比如葵丰社区客家文化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将关注点放在长者技艺传承和口述文化方面,忽略了更高层面的资源动用。因而,项目的影响范围较小,产生的效果不充分。

二是外部资源相对短缺。长者群体的需求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就在资源的汇集性和流动性以及滚动性上有较高要求,也需要在规模上能够匹配支撑。但在服务开展过程中,项目在开展初期更多集中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区骨干等内部资源上,与其他外部联系较少,使用的社区资源有限,需要整合多方资源才能更好地弥补资源短缺的劣势。

三是长者自主服务不强。助老服务要注重社区内的资源与社区长者本身。人是社区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强调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能动性,但在实践中社区长者因为意愿及自身原因,开展和推动服务的能动性相对较低,自主性不强。

基于此,在今后的服务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共商共议调动社区资产。对于资源库中闲置和未调动的部分,社工应邀请社区长者、持份者等进行梳理与探讨,开展长者议事会等,将长者服务需求及现有资源进行配对连接,共同商讨、决议该部分资源的规划使用,确保有决议有落实、有资源有用途。

社区资产的使用遵循“促进社区发展”的原则,在服务长者的同时,鼓励长者作为服务受惠者增强获得感,并以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使用在地特色的“人、文、地、产、景”等资源推动社区发展,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等,实现社区美好生活。

第二,多方联动增强资源对接。由于社区资源有限,需要社工对外联动更多资源来服务本社区的长者,弥补社区内资源短缺。针对这一问题,社工除了继续沿用现有的内部资源外,还需与其他正式、非正式资源紧密交流,促进社区内外资源共享和服务碰撞,有效进行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倡导推动长者自主服务。资产为本的目标是“造人”,意在培养主动参与的社区居民,对助老项目而言,则是长者的发展。长者的参与和发展是推动服务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和发掘社区长者领袖,通过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的方式吸纳更多愿意主动投身和带动服务的长者,由长者领袖带领其他居民一起建设社区,激发长者及居民的主体性,促进社区内生发展。在挖掘长者领袖的同时,社工也要注重长者群体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促进社区支持网络形成,促进社区居民间彼此的信任和长者群体的社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