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一个街道社工站的“1+12+N”联动服务探索

中国社会工作

张秀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开展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迎宾街道积极探索,引人专业机构搭建起“1+124N”服务体系,探索出“专业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力量”多方联动协同服务模式,打造了一批贴心服务品牌,真正将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构建“1+12+ N ”服务体系

“1个中心站”,即迎宾街道社工站。配备了相应的场所和人员,设有办公区域、小组活动区域,内设站长、副站长、社工行政部和社工服务部。站长由街道办事处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副站长由承接机构专业社工担任;社工行政部由街道办事处原有民政经办力量组成,负责配合街道办事处民政领域相关业务工作;社工服务部由承接机构社工组成,负责开展社工专业服务。同时,社工站制定了日常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服务流程、督导和培训等制度,确保了社工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12个服务点”,即12个社区社工室。

由街道社工站根据各个社区需求,统一安排专业社工进驻社区,协助挖掘本社区骨干、培育本社区社会组织,并指导各组织参与本社区的服务活动。同时,社工还对社区骨干进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和社区服务等专业培训,逐步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N 个服务队”,即 N 个志愿服务队(社区社会组织)。

依托社区社工室,由社工和12个服务队共同开展社区服务。在社工的引领和指导下,服务队通过认领和结对子的方式,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帮扶服务。

探索“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服务模式

“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协同服务,解决人员不足问題。迎宾街道12个社区有常住人口41164人,仅靠街道社工站的力量无法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社工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迎宾街道各个社区都有相应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对这些组织进行增能培训,教授社区服务的方法,逐步将它们引导成服务型的社区组织。目前这些志愿服务队伍都能有效参与到社工站及社区服务中来。

社工+公益懸善力量”协同服务,解决資源不足问題。

结合迎宾街道实际情况,社工链接资源有效解决了部分困境儿童、低保家庭的实际困难。如8岁低保对象路某,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抚养。在救助服务过程中,社工链接了志愿者、“爱心妈妈”协会的善款、辖区爱心超市等资源,有效解决了路某日常照料缺失、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


打造“五惠五助”贴心服务品牌

“惠泽”﹣一帮助银龄老人。

一方面,社工站配备专业社工,通过走访高龄空巢、独居、残疾及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老人,了解和收集老人需求,确定63户重点帮扶老年人家庭并建立档案。另一方面,仕工站招募志愿者,毎月为老人提共电话问候、上门探访、陪诊就医、卫生清洁、购买水电等服务。

“惠爱”-﹣帮助困境儿童。

专业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定期走访24户困境和孤残儿童家庭,及时了解儿童及其家庭的情况和需求,并根据需求开展困境儿童个案、残疾儿童成长小组等服务。

“惠渥”﹣一帮助低保家庭。

社工站社工定期对7户低保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和掌握低保家庭现状及需求,并建立需求档案。同时,社工站积极链接志愿者资源,基本实现毎户低保家庭都有结对子的志愿者,逐步完善低保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惠和”﹣一帮助社区社会组织。

结合社区服务需求,经社工站整合提升发展了48个社区社会组织。其中,重点培育了1支助老服务队,社工站根据帮扶对象需求,在整合社区骨干、热心居民、商铺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双报到”党员资源,招募在职党员志愿者参与助老服务队的工作。社工站还结合社区社工室工作,先后开展社区社会组织骨干能力提升、志愿招募与管理、服务活动策划与实施等培训,为社区社会组织赋能。

“患润”一帮助临时教助人员。

社工站结合街道社会救助工作,协助街道在各类服务活动中进行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宣传。同时,为部分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和流浪走失人员等提供心理疏导、教育矫治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