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努力推进社工站建设的制度化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设

陈涛

以普及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为标志,我国进入本士化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构建的关键时期。从全国范围来看,经过各地两年多的建设运行实践,乡镇(街道)社工站普遍受到基层群众、政府和相关组织的欢迎。有了社工站,不仅使民政部门的工作得到了很大助力,而且其他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的许多工作也获得依托,得以顺利实施。同样重要的是,城乡广大基层社区迎来了一股活跃的力量,社工站社工们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使居民群体中的“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得到更好的关爱照顾,也激发了慈善互助的氛围,挖掘了更多资源,使基层社会治理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因此,从普通村(居)民到村(居)“两委”组织对社工站也都是欢迎和认可的。可以说,乡镇(街道)社工站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切实有助于扭转一段时期以来基层工作薄弱、城乡社区缺乏活力的状况。而这对于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实现更为平衡和充分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随着乡镇(街道)社工站体系的进一步建设运行和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社工站服务还将展现出更多的优势和作用。如广东“双百社工”所展现的,它通过扎根村居、深入基层百姓,弥补民政等行政工作的“服务不足”,它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式的政策救助或一时性的帮扶,而是通过长期持续的陪伴支持、专业化的精准精细服务,有效做到“助人自助”,持久改善一些困境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助其真正走出困境、迈向新生。也就是说,相比于其他力量,社工站社工具有紧贴百姓生活的“在场”优势,还具有需求评估、问题分析、资源链接等专业方法的优势,在帮助困弱人群方面能够做到更加精准、精深、精细,从而取得更佳成效。此外,社工们更好地运用 “社会视角”进行介入,注重在解決个别问题的同时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尤其是推动社区建设、努力构建相互支持的关怀社区,寻求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个人和家庭问题之道,这也是社工站可以起到的独特优势作用。这样,社工站社工服务不但使基层社区的困弱群体获得切实有效的支持,发挥出服务型治理的功效,而且整体促进关怀和韧性社区的培育发展,发择出预防和发展的功能。

可以说,建设以乡镇(街道) 社工站为中心的社工站体系,是目前我国找到的构建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工作服务制度的基本方案。尽管这一方案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但它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需要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它的制度化。也就是说,要努力使 “社工站”的建设、运行和服务 等从尚不完全稳定和固定的状态,走向更为稳定、固定、常态化的状态,使社工站服务 无论对于社工站的社工来说,还是对于广大城乡社区居民以及相关方面来说,都成为可以长期预期的行为模式,甚至是习以为常的某种习惯。这样,当城乡社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仅靠自己或靠亲友、单位解决不好的困难与桃战时,会习惯性地去寻求社工站的帮助和服务,而社工站的社工们也自然地会承担起协助居民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职责,去从事相应的服务工作。同样,一些城乡社区组织或基层政府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联合社工站的力量,来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发展,一起构建关怀和韧性的社区。

当下,社工站走向制度化还面临许多课题,包括社工站建设投入的稳定性和充足性、社工站人员的来源与素质能力、社工站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等诸多方面。毫无疑问,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社会服务,社工站社工服务的最重要的责任主体是党和政府。各级党政部门应当更自觉地担负起制度供给的责任,通过各项正式制度建设促进社工站制度化。例如,从社工站经费来源保障看,应学习广东省的制度做法,努力使其纳入财政预算。在其他方面,要与专业界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服务和人才队伍的制度化。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8月上刊

(作者陈涛系中国社会科学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农村专委会理事、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