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

中国社会工作

项目背景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滨江社区成立于2016年,辖区居民年龄结构偏年轻化,重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滨江社区以“创建智慧社区、共建活力滨江”为目标,有专职社区工作者8名,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童趣”盎然,设有儿童阅览室和心理咨询中心等,走廊里可见儿童手工作品。

在江北区民政局的支持下,浙江万里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与滨江社区于2021年7月—12月开展“校地共建”合作。此前一年,滨江社区曾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服务实施“敲开你的心门”项目,提供儿童心理沙龙、亲子关系咨询和团体辅导等服务。经需求分析和多方讨论,“校地共建”定位为“敲开你心门”2.0版本,将通过递进的小组设计与社区工作,辅之个案咨询,以提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和发展高质量的朋辈及亲子关系为起点,拉近邻里关系,推动儿童发声和居民共治,形成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区生态。

服务过程

项目之初,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和社区商讨设计,围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不断积极传播并深化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此外,提升包含社区党总支书记在内的社区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是本次“校地共建”的任务。

(一)综融社会工作设计

综融取向社会工作以全方位视角看待案主问题及其所在社会系统,灵活运用多种社会理论和工作方法,挖掘案主潜在能力,整合链接案主系统的可用资源,从多个层面介入。项目以促进儿童发展人际关系为重点,综合考虑了儿童的朋辈、家庭和社区等行动系统,设计了“敲开你的心门2.0” 课程(见表1)。

服务对象由社区党总支书记负责招募,活动时间定为每周日16:00—17:00。服务大纲以课程表形式发送给家长,16个名额很快招满。

(二)借由小组发展关系辅之个案

项目的小组设计主要依据前期与社区党总支书记、儿童家长的多方访谈和问卷调查。为充分调动儿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社工在设计活动时,加入“小小存折”系列集章激励机制,开发了出勤章、协作章、表达章等。集章兑现愿望的形式,也使得家长知晓孩子的愿望。

小组活动过程中,社工扮演引导者、协助者和教育者等角色,尊重儿童意愿,赋予儿童自主权,提供相对安全、温馨的环境,使儿童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与关心的问题,同时鼓励儿童勇敢尝试新的行为,促进自我认知,增进人际关系,激发潜能与动机。其中,参考积极心理学设计的“24种品质”讨论受到好评,家长认为从中可以反映出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及期待。项目为每个参与儿童建立了个案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体状况、情绪状况、朋辈、家庭及社会交往等内容和活动参与记录,并由专业机构提供家庭咨询服务。此外,社工还设计了亲职教育系列知识卡片。

(三)营造社区组织与行政

项目的社区工作一方面基于社区营造理念,促进儿童形成自组织,培养儿童的主人翁意识,使之积极关注自身福利与社区环境提升,联动家长及其他居民参与;另一方面推动社区建立儿童协商议事等行政设置,要求社区党总支书记全程参加,这也促进了“儿童为中心”理念的真正落实。滨江社区成立了由儿童自拟队名和口号的“Hey, Let’s go!”儿童服务队,并设计了团队徽章。儿童服务队连同家长策划和实施了“共享花园建设”和“重阳长幼联谊会”等活动。此后,儿童服务队还与滨江社区“周末志愿行”等常规公益活动整合,如为参加周末志愿行的社区居民登记红币数量,并依据红币发放礼品等,进而在日后的社区建设中发展儿童议事会的功能。

在儿童友好型社区行政设置方面,项目基于社区资源,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全阶段服务框架。婴幼儿期:以社区陪伴为主,开展家庭养育支持、绘本阅读等活动,并特设“小海龟”英语角;学龄期:开展特色暑期课堂,主题涵盖人际交往、亲子互动、学业帮扶和品德教育等,并通过各种社区活动激发儿童的社会参与热情;青春期:开展守护花季行动,以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主,辅之成长规划咨询,联动高校深化青少年公益实践。同时,全阶段服务体系还包括青少年社区发声与参与社区治理机制。该机制通过建立儿童服务团队,推动儿童及其家长参与社区治理,联动其他社区成员共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生态。此外,社区还建立了专门的儿童反馈信箱,定期开启、长期开放,积极倾听儿童的声音。

服务反思

(一)活动成效与改进

“敲开你的心门”项目通过综融社会工作实践,以儿童人际关系网络建设为出发点,广泛联动高校、社区、专业机构、儿童及其家长和其他社区居民,促进儿童更好地认知自我和发展朋辈支持,改善了亲子关系,推动儿童被倾听,从而“小手拉大手”共建儿童友好生态。家长们在项目结束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项目在执行期间被媒体报道了两次,进一步扩大了儿童友好理念的传播。儿童服务队及相关行政设置使得儿童参与社区治理获得制度化保证及深化空间。受疫情影响,原本计划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意识的外出公益机构参访和邀约公益人对话等活动未实现。社区还有待进一步将儿童视角融入治理环节,提升儿童的社区服务意识和能力,拓展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二)儿童为中心家长主义

家长主义视角下儿童是脆弱和非理性的,其想法可能被忽视或者过滤。项目实施之初,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与家长交流,家长除了表达对孩子性格、行为等的忧虑外,也提出想要“全程监控”。家长无疑是项目及改善儿童处境的重要联动力量,家长作为儿童的合法监护人,对项目的配合程度也会影响儿童的参与度。“监控”背后是“了解”的渴望,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一致的。社会工作师生在项目过程中不断传播“尊重”“保密”“优势视角”等价值原则,参与家长和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转变尤为明显,从“孩子太小、能力不足”到鼓励儿童发声,肯定儿童眼中的美,并积极影响其他家长的观念。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及时将每次活动照片与反馈发送至家长群。针对个别特殊儿童,社工还与家长进行一对一沟通,既让家长放心将孩子送来参加活动,又使得儿童因获得父母支持而更加积极。

(三)校地共建”+“资源联动

“敲开你的心门”项目是浙江万里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与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首次“校地共建”,实地服务涉及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工学生、督导教师、专业机构等多方角色。社区党总支书记统筹各方资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作为小组与社区工作的领导者之一,比起“外包”更有优势,且在合作实践中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有利于儿童友好社区可持续地优化;社工学生负责与督导教师讨论制订方案初稿,与社区党总支书记定稿并一同实施,做好活动记录与评估工作;专业教师整合优化各种活动设计与资料,为社工学生及社区党总支书记提供督导,评估并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与滨江社区合作的专业社工机构负责人作为心理专家提供家庭咨询和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联动。

(作者袁晶系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讲师;单影、陆晨妍系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冯晓晓系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滨江社区党总支书记,社会工作师)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2年5月下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