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乡社工站建设记

2020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区9个市建立110个乡镇(街道)社工站,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试点县,在全县10个乡镇建立起社工站。2021年,三江县着力把乡镇(街道)社工站作为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培养社会治理人才的平台,全力发动、全面覆盖,建成1个县级指导中心、15个社工站,成为柳州市首个实现乡镇社工站全覆盖的县区。目前,三江侗乡正在走着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路径。

政策引路,推动人才与站点建设

三江县建设乡镇(街道)社工站有一定的基础。从2014年起,三江县开始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三区计划”“牵手计划”,孵化培育了三江恒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三江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柳州市心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3家社工类社会组织,也培养出社工人才。

三江县将乡镇社工站列为全县“重点民生工程”,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服务方案,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社工站办公场地,为驻站社工提供必要工作条件,协调解决食宿等基本生活问题,确保社工站顺利落地。

2020年试点至今,三江县累计投入近500万元用于乡镇社工站建设,建成1个县级指导中心、15个社工站,按照每个站点配置不少于2名专职社工的标准建站。

育人才、强阵地,保障社工站运行

三江县聚居着侗族、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社工站因地制宜,选聘熟悉本地语言和民俗文化的优秀青年为本土社工。为了让社工“长本事”,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对社工开展培训。一是“送出去”,本土社工多次到县外参加社会工作培训和学习,增强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二是“请进来”,邀请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社工专家、高校老师举办岗前培训、实务培训等主题培训,提升社工专业能力。

此外,县级指导中心也积极发挥作用,制定并明确社工薪酬标准,解决社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问题;落实社工站阵地标准化建设,统一服务规范,做到了服务场地、设施设备、人员队伍“三到位”;加强跟进监督,通过实地调研、月末报送、季度督查、半年度工作评估等方式,跟进社工站建设运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对症施策,社工在地服务有特色

三江县是少数民族地区,社工站既要遵循社会工作方法提供专业服务,也要兼顾当地风土人情,促进专业服务与传统民俗民情的融合。乡镇社工站通过组建文艺志愿者服务队,挖掘展示民族文化,不断发现村中“能人”、妇女骨干,通过社区活动和服务来增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社工在鼓楼、戏台、风雨桥等群众聚集的地点,以体验式的方法推行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借助侗戏、琵琶歌、多耶舞等文艺形式,开展中老年人的支持互助活动;以一起打油茶、包饺子来联络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的感情;以唱山歌、唱民歌来分享国家发展与个人生活的改变。

此外,社工借助开展综合性民政服务工作,了解辖区各类民政对象信息,通过入户走访建档,掌握第一手资料;督导指导本土社工识别困难群众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服务,策划各类主题服务活动,提升社会工作知晓度。试点以来,10个试点乡镇社工站协助民政办完成三留守系统信息录入12754条,完成民政特殊人群的入户探访16243人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16场,开展小组和团体性服务144个,开展个案帮扶98人,累计服务困难群众37104人次。

暖心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小桃子出生在三江县林溪镇,她的父亲几年前因意外去世,幼小的她担起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和兄长的重任。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重担,使得小桃子变得沉默寡言,学业也被耽搁。社工走访排查时发现了小桃子,经上报当地民政部门,落实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小桃子一家得到了妥善安置。社工对小桃子持续开展服务,帮助小桃子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乡镇社工站的价值体现在服务上,各乡镇社工站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创新、乡村振兴服务。良口乡社工站从陪伴留守儿童开始,盘活社区闲置场所,打造社区童趣书屋,为留守儿童提供日间照顾、文化娱乐活动、课业辅导等服务;古宜镇社工站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重点,开展社区居民融入、特殊人群关爱、资源链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安置社区居民摆脱社会适应困境。

一年多来,三江县依托乡镇社工站,培养了一支素质优良、作用明显的少数民族社工团队,探索社工队伍补充基层民政服务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随着三江县社工人才队伍和乡镇社工站建设的推进,三江县团委、妇联、司法局等单位也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工作,为服务对象开展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来源:柳州市民政局、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