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东华街道煤市路社区的中山华府.海棠院小区是一个旧城改造回迁住宅区,常住居民1735户,主要为回迁的老年人和租房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陪读家庭等。因为是新建小区,绿化、基础设施较好,但社区服务和文化活动比较缺乏,居民之间关系生疏,对社区公共事务不关心,归属感和融合感不强,社区的安保、环境卫生等也存在向题,老年人居家安全同样存在隐患。
怎样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让搬进新房子的居民真正过上新生活”?
石家庄市桥西区乐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并发挥主体作用,成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诊断智行团”,居民对社区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共同行动解决公共问题,形成社区治理新气象。
从“快乐小乐队”到“社区诊断智行团”成立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解决好社区问题、完善和提升社区治理需要居民、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等共同参与、协商共治,社区居民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但在中山华府.海棠院小区,社工介人前,居民对参与社区事务既无意愿又无途径。社工通过观察、访谈、寻找骨干、社区推荐、现状摸排等方式,掌握了小区的现状与需求,初步确定采用地区发展模式,从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人手,动员和激发居民参与、融人,引导居民成为社区发展建设的主人翁,自觉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社区社会组织对居民来说是个新事物,如果刚开始与居民接触就提出成立社区社会组织的话题,会有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社工就从与居民建立良好关系开始进行铺垫。
老郭和老岳是热心人,喜欢音乐和艺术,社工就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帮助组建了“快乐小乐队”。小乐队像磁铁,吸引了很多居民加人,活动多了,彼此熟悉了,话题也就不仅限于音乐,大家经常会谈论一些社区生活难题或者养老照顾方面的话题。社工适时引导,组织几次小型互助活动,看到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就开始跟他们讲解社区社会组织及其可以发挥的作用,并把酝酿多时的“社区诊断智行团”抛了出来﹣“诊断”即分析和判断,“智”即“智慧”,“行”是“行动”之意,“团”即“一起、共同”,合意为针对社区的问题和需要,发挥智慧的力量共同行动,实施和解决问题。
居民们很感兴趣,老岳尤其高兴,认为这个组织将老年人弱势变为优势,既能互相帮助又能促进小区发展。成立筹备活动就轰轰烈烈展开了,个人督导、沟通会议、集体座谈,一系列活动让社区诊断智行团的面目逐渐清晰。
2018年9月,社区诊断智行团(以下简称智行团)在东华街道完成备案。
从“老李关爱陪护计划”到“臭皮匠”议事
成立不久,智行团就解决了独居老人患病住院无人照料的难题。
80岁的老李住院无人照料,智行团成员和热心居民去医院探望。在社工引导下,智行团制订了“老李关爱陪护计划”并付诸行动。智行团购置了生活必需品,轮流排班到医院照料老李,大家分工负责,将照顾病人的棘手问题一一化解。居民们发现,原来大家互帮互助,就能解决政府都无法完成的难题,于是信心大增,团队凝聚力和行动力增强。在这个过程中,社工、照顾者、被照顾者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浓浓的关爱之情,强化了坚定发展智行团的决心。
带着初战告捷的余温,智行团将目光放在解决公共问题上,通过“臭皮匠”议事征集议题,讨论问题,联络社区、街道或其他部门共同解决问题。小区外的正义街没有路灯,老人、孩子晚上被绊倒、摔倒的事层出不穷,智行团在“臭皮匠”议事中提出此事,认为已经影响到居民出行安全,遂向社区提出解决要求。在社区居委会和社工的共同促成下,正义街路灯安装工程纳人东华街道“精准惠民项目”,解决了居民出行安全难题。
智行团成员老张发现小区没有休息设施,许多老人经常坐在道牙石头上聊天,既不安全也不文明。经过“臭皮匠”议事会讨论后,选择向小区物业、社区居委会共同提出申请。在多方力量支持下,由智行团走访、广泛征集居民意见、讨论合适放置长椅的位置和数量,最终由物业和社区共同出资,为小区安装30条长椅,方便了居民休息休闲。
智行团渐渐在小区有了口碑,居民发现问题也找他们反映,因为觉得他们“能办成事”。有些居民反映,小区东大门两侧人行通道上的绿化带道牙有点高,影响居民出人,已经有好几位老被绊倒摔伤。实地勘察后,智行团多次找小区物业沟通,协商改造方案,不久后完成修整改造。
智行团成员还兼任安全巡逻员、垃圾分类宜传员、文明倡导员………这些身份既体现了他们对社区的责任和关心,也承载着他们的智慧和行动。
“自益﹣互益一公益”的转变:居民主体意识觉醒
智行团成立一年多时间,解决公共事务8例,开展常规服务3个,与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居民、社会单位等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建立了友好关系,在解决社区问题时,沟通协作,取得良好成效。回望发展历程,智行团的会员从“求助者”转变为“施助者”,组织从“自娱自助”转变为“小区代言人”,社工也从“带领者”转化为“协助者”再到“指导者”。在各方力量协同支持下,智行团经历了“自益﹣互益﹣公益”的转变,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行团盘活了社区资源,也影响了自己和身边的邻居。更多小区居民开始关心和参与小区公共事务,例如小区安全、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这些事逐渐从“你我他的事”向“我们的事”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加人智行团。居民的认同感大幅提升,彼此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多,互助型社会支持网络初步建立并发挥着作用,“我们智行团”“我们海棠院”成为大家的骄傲。居民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无论是外来租户还是回迁住户,因为“关心和关爱”逐渐靠近,产生紧密联结,海棠院特有的友爱、和谐小区文化日益显现。
在这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居民的实际行动。从社工的“我需要你”到居民的“我想要加人你们”,从组织成员的“请你来看看”到居民“我也想做”,这是居民力量汇聚的过程,也是居民主体意识觉醒和行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