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组织“招不来人”怎么办

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中,专业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服务需要根据社区社会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属的组织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法策略。它回应的不仅是简单的社区居民组织化和服务常态化的需求,其核心还是要打破因社会发展和转型衍生出来的冷漠关系,重建熟人社区,以此来激发基层活力,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预防和化解社区矛盾,助力和谐社区建设。因此,它是一个扎根社区开展社会动员,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和累积社会资本的漫长过程。

仔细梳理过去的社工实务经历中有关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相关印记,最深刻的还是那两句:“招不上来人”和“希望你们再多给些支持”。前者是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即便是发展时间较长、门槛较低、态势较好的文体类组织也会面临组员流失、人才缺乏的困境,更何况是直接服务于社区治理的公益服务类组织。后者所提及的“支持”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社区社会组织所期望的物质资金支持,主要用于采买一些日常服务或活动所需的耗材物品,以及用于他们团队建设、激励表彰所需的活动经费;另一种是社区所期望的专业资源支持,主要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与评估、核心骨干培养、参与意识提升、服务规划与创新等解决组织持续性发展的专业助推或指导。由于社会工作者本身就是资源的集合体,其专业介人能够解决大部分“资源”问题。很显然,解决“人”的问题要比解决“资源”的问题难得多。

“招不上来人”几平是所有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通常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成立之初就没人响应参与,极有可能导致组织组建不起来;另一种是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不到新成员,导致组织青黄不接,规模无法扩大甚至缩小。

大多数的社区社会组织在萌芽时未经历过公开招募、筛选准人的过程。基于政策和社区发展需要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其成员多由社区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指定;基于居民兴趣爱好自发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其成员多来自熟人圈子和“滚雪球”推荐。以上两种常见的方式实际上从源头“封锁”了居民获取参与信息的渠道,同时也失去了向大众宣传普及社区社会组织的机会,而这两种招募方式的局限性又可能会让居民产生机会不均、程序不透明的想法,从而加剧居民对社区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冷漠态度,导致社区及社区社会组织的号召力减弱,动员招募更加困难。

除此之外,也有通过社区宣传栏张贴通知和微信群等线上途径进行宣传招募的情况,但相对少见且效果并不明显。

社区社会组织招募如同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纳新一样,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并建立一套公平完整的准入机制。打破了血缘关系而居的社区居民,与刚入校时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生一样,需要机会和平台重建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而社区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应竭力协助他们破除陌生,打破次团体,并建立社区层面更广泛意义上的熟人关系和集体意识,营造平等、尊重、包容、友好的社区参与文化氛围,从而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社会互动和凝聚力。

借鉴高校社团纳新“百团大战”招募活动及设立固定“社团活动日”的经验,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注重社区层面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文化的营造,让更多居民有机会了解社区已有的社区社会组织情况及其加入方式,公开社区社会组织成立的相关事宜,并鼓励居民发起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规避居民因不了解而选择不关注、不认同的问题,真正做到自下而上地激发居民参与,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内部凝聚力,以此在陌生人社会中构建新型社会网络关系,解决社区问题,回应居民需求。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