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看“浙”里社工站如何“三嵌入”推动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

姚远 何蕴

浙江省兰溪市上华街道社会工作站关注辖区内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遵循“范围重点覆盖、服务重点干预、资源重点倾斜”的原则,形成“家校社”的互动模式,以社工为媒介加强“校”与“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减少危机冲突的发生概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专业服务嵌入学校教育,推动自主空间的建立

社工从零散、短期的“开放日”活动切入,协助学校开展活动,分担教师压力,建立信任关系。随着专业关系的建立,社工将零散的服务时间和空间进行整合,针对特殊个案形成介入方案,同时针对系统人群开展生命教育、性教育、亲密关系、校园欺凌等主题活动,帮助班主任解决难点,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最后,社工结合个案、个案管理和小组等专业方法,不断帮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共性、个性问题,并将专业服务嵌入学校教育,推动学校社会工作自主空间的建立。 

目前,上华街道社工站依托资源优势,为学校引入慈善资源,将校门口的空地充分运用起来,设立农场,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农场上,学生们亲身参与蔬菜种植,包括播种、施肥、定时浇水、除草以及杀虫等。当亲手播种的蔬菜成熟后,由学生们送往辖区困难群众家中(见上图)。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德,也能帮助他们意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学会珍惜。

此外,社工站社工对校内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评,将自我效能过低、明显处于非健康状态的学生筛选出来,根据不同问题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一对一会谈”、“自信心提升小组”、“生命教育小组”、“家长热线”等活动,同时联合相关单位开展“防溺水教育”、“反校园暴力宣传”、“防诈骗宣传”等主题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社会环境。

二、专业理念嵌入固有认知,承认有效性和必要性

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关键一步是得到学校的认可。而社会工作在本土化过程中,大众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职业定位存在模糊现象。因此,想要得到学校的认可首先要确保服务的开展具有实质性的成效,满足学校师生的需求。其次,需要做到及时性的宣传报道,对学校开展社会工作教育培训,普及专业认知,提升合作效率。最后,社会工作者本身也需要加强自身专业实践建设,促进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上华街道社工站通过专业服务的不断渗透,展现社会工作区别于教育学、心理学的一面,将专业理念嵌入学校的固有认知,让学校承认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自2022年9月开设“润德农场献爱心项目”、2022年10月开展“一对一会谈”、“家长热线”活动,2023年1月成立“自信心提升小组”以来,看望困难群众的队伍中多了孩子的身影,不愿意上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课桌,疏离的亲子关系重新恢复了亲密……上华街道社工站逐渐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同时,社工及时的工作成果展示、案例整理与沟通也进一步地赢得了校方的信任。校园里也渐渐出现了主动找社工帮忙的身影。

三、专业人才嵌入学校场域,提高服务精细程度

上华街道社工站将站内服务向学校延伸,把专业人才引进学校的场域,聚焦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合理运用“学校+家庭”生态链,通过学生、家长、教师协同开展服务,建立“政、社、校、家”四维联动的服务模式,帮助学生、学校解决成长过程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社工站嵌入校园主要涉及体验教育、危机预防、危机干预三大类服务。其中,体验教育类服务主要指带领孩子体验实践、走入社会的内容,总计活动8场,参与人次达260人次。危机预防类服务主要包含生命教育、学生欺凌预防、自信心提升等内容,通过团体辅导、趣味活动、家长课堂等方式进行,总计活动12场,参与人次达632人次。危机干预类服务主要指社工和心理咨询师联合介入。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主要通过个案服务介入,目前已开展个案34人次,运用专业技巧和策略,对学生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系统进行干预,通过持续的辅导和治疗帮助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