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心上花开.艺术疗愈”艺术小组
(二)活动对象:成都市XX社区老人(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老人)
(三)参与人数:9人
二、小组背景
通过对XX社区50名老人的入户探访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老人都存在身体、心理、社交单方面问题或综合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老人常常表现出孤独、抑郁、焦虑、抱怨、失落、恐慌、自卑等,不能以积极的生命观面对生活,因此老年人生命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同辈群体是老年人比较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来自同辈群体的精神支持和经验分享能有效宽慰彼此心灵,但被高楼大厦隔开的高龄老人缺乏来自同辈群体的支持,对于搭建同辈交流的平台,形成稳定的同辈交往关系有较大的需求。
三、小组目的及具体目标
目的:
通过本次小组帮助组员形成积极的生命观,同时获取同辈经验、获得同辈支持,扩宽社会支持网络,了解和接纳自己,提高自我认同,实现自我和谐。
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开展生命教育,帮助70%组员转变消极的生命观,以积极的生命观面对生活。
2、帮助组员获取同辈经验、获得同辈支持,扩宽社会支持网络。
3、运用多种艺术疗法,帮助老年人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提高个体认同,寻找生活的意义。
四、小组理论
小组理念及理论架构
老年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其认知、情感、道德和世界观的已经形成,并且对于自我形成的信念十分坚持。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疾病等原因导致社交封闭,造成老年人焦灼、忧虑、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开展艺术治疗小组,我们期望以园艺、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搭建老人沟通交往的平台,维持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让老人在艺术和同辈齐参与中得到疗愈,同时通过综合使用艺术疗法、生命教育、生命周期理论、焦点短期治疗、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等多种理论开展老年人生命教育,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品质。
艺术疗法:
该疗法是一种融合了艺术和心理治疗的疗法,通过艺术(绘画)的形式来把人的情绪和内心状态表达出来。当人在艺术创作中,会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不了解或者说不出来的感受,创作是一种心理投射,由此来探索个人的问题和潜能。
艺术给情绪一个抒发的渠道,特别是经历过创伤的人群,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此次小组活动运用园艺、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疗法,帮助老年人更加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提高个体认同,寻找生活的意义,达到自我实现与超越。
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此次小组活动旨在帮助组员重视同辈群体资源,建立同辈支持关系,以期使他们日后更积极地应对生活。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结合生态学和系统理论构建的一个理论,用于考察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综合性交互关系的理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环境是一个嵌套结构,由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自内而外构成嵌套模型。
人在环境中,每个人也都处于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中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均充满了资源,结合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引导组员分析各个系统存在的与老年相关资源,在面对老年困境时学会识别资源、分析资源、使用资源。
五、小组过程
一、小组活动计划
(二)小组实施过程
1.小组初期:营造信任合作的小组氛围,了解组员晚年现状。
小组前期,社会工作者通过项目宣传单页、小组宣传单页的方式讲解小组的内容和目的,促进组员对小组的认识。通过击鼓传“名”,促进组员间相互熟悉,同时达到活跃小组气氛目的。
社工以组织者角色,邀请组员共同制定小组契约,营造了安全、舒适、相互尊重的小组氛围,为后续小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保障,能让服务对象整个小组过程中有意识地遵守契约,更加有责任感。
通过“晚年的自己”李克特量表基线测量,了解组员晚年生活状态、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网络、灵性五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便于小组结束后量化组员的改变。
2、小组中期:围绕艺术疗法和生命观转变两条逻辑线,处理组员消极情绪、营造相互支持氛围,促进小组目标实现。
通过“探讨生命烦恼以及同辈分享减轻烦恼的建议-协助组员梳理身边的资源-制作专属于自己的资源清单-ta经验”,引导组员形成四大积极生命观。
积极生命观一,人生每个阶段都有烦恼、每个人都有烦恼,我们要坦然接受烦恼;积极生命观二:当自己烦恼时,做喜欢的事情,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丢多做一点;
积极的生命观三:当我遇到困境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被身边的资源所包围;积极生命观四:当我遇到困境时,我可以问问身边人的经验做法,寻求他人建议。
通过社工引导、组员相互讨论、相互支持的方式营造小组的产生小组动能,转变组员消极的想法和情绪,大家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共同成长,产生面对晚年生活积极的生命观。
在每一节末尾应用了艺术疗法,通过“音乐-插花-手工-扎染-绘画-手工相册”,看似和整个小组的目标无关,其实通过这个环节帮助老年人在艺术创作中、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更加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提高个体认同,寻找生活的意义,达到自我实现与超越。起到巩固小组目标即帮助老人创建积极生命观的作用。
3、小组后期,组员相互支持,回顾及总结小组。
小组后期,通过手工制作相册回顾小组整个服务过程、巩固小组目标。组员之间关系亲密,相互支持,并表示小组结束后依然经常相聚、互相支持。
在手工制作相册环节,组员粘贴服务照片、相互回忆讨论,在相册中写下小组中讨论出四大积极生命观和收获,学会积极面对晚年,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期望。最后交流分享环节,大家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晚年生活有了普遍共识,表示在生活中会积极践行。
六、小组评估
(一)评估方法
1、过程评估
工作人员在小组活动进行时,邀请小组组员分享意见;在小组进行中的观察和分析;从出席率、参与、投入程度等评估;透过与组员交谈来了解他们对小组的感受和收获以及意见。
2、结果评估
进行前后测。通过问卷收集组员前后资料,分析小组给组员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比较全面地掌握组员的情况。
(二)目标达成情况
1、通过6节小组的参与,特别是全程参与的组员,组员表示自己会以积极的生命观面对晚年生活。辅之以艺术疗法,组员们了解和接纳了自己的情绪、感受,提高了个体认同。同辈之间的支持,让自己的困境得到共鸣进而获得同辈群体的理解和支持。
2、整个小组过程,有9名组员参与了前后测,总分为40分,分数越高,老人生活状态、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网络、灵性五个层面变现越良好,其观念越积极。9名老人中,有2名老人前后无变化,得分为满分;7名老人参与小组后得分有了显著提升,其对自己现阶段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网络、灵性层面都感到更为满意,普遍对待晚年的看法更加积极乐观。
对晚年状态、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社会支持情况、灵性情况进一步分析,主要有如下变化。晚年状态层面:9名组员中有4名前后无差均为满分,5名组员得分增长,表示参与小组后能以更积极的生命观面对晚年状态。
身体状况层面:9名组员中有3名组员前后无差均为满分,其他6名组员得分增长,表示其参与小组后能以更积极的生命观面对身体变化。心理层面:9名组员中有2名组员前后得分均为满分,其他7名组员得分增长,表明其参与小组后能以更积极的生命观面对身体变化。
社会支持层面:9名组员中有3名组员前后无差满分,2名组员前后均为4分,表明其参与其后无明显差别,其他4名组员得分均有增长,表明其参与小组后能以更积极的生命观获取社会支持。
灵性方面:9名组员中2名组员前后无差均为满分;2名组员参与前后无明显变化,1名得分为4分,一名得分为3分,表明对这两名组员灵性方面的态度无明显转变;剩下5名组员得分均有所增长,表明其参与小组后能以更积极的生命观获得灵性关怀。
七、专业反思
1.小组成效:通过小组的开展,9名组员中有2名组员前后无差别且得分为满分,组员本身就比较积极乐观。
剩下的7名组员参与小组后得分都显著提升,其在晚年生活状态、身体层面、心理层面、社会支持层面、灵性层面都有所提升,转变了以前较为悲观的想法,学会使用更加积极的生命观面对,对于小组成员和执行社工来说,成效较为显著。
2.理论使用方面:小组执行过程中,社工采用整合视角,整合了艺术疗法、生命教育、生命周期理论、焦点短期治疗、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知识,通过整合加以改造应用于小组,引导组员讨论出四大积极生命观,其积极生命观无不折射出上述理论的影子。
即“人生每个阶段都有烦恼、每个人都有烦恼,我们要坦然接受烦恼”;“当自己烦恼时,做喜欢的事情,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丢多做一点”;“当我遇到困境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被身边的资源所包围”;“当我遇到困境时,我可以问问身边人的经验做法,寻求他人建议”。
3.小组主要围绕两条逻辑线推进。一是生命烦恼探索—生态系统图资源梳理—资源清单制作—ta经验,二是音乐—插花手工—扎染—手工相册的艺术疗法。
通过层层推进小组目标的实现,第一条线主要在于帮助组员转变消极的生命观,第二条主线一方面通过艺术处理每一节组员在去前面讨论分享环节遇到的负面情绪、让组员在艺术中得到疗愈、巩固组员的改变和小组成效。
两条逻辑线结合,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同时小组在整个参与过程中获得了同辈群体的支持,拓宽了社会支持网络。
4.不足之处:社会工作者虽然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但是比如工作者与长者年龄上的差异、生活阅历的差异导致虽然社工能同理,但其权威性仍然受到些许挑战。在生命教育上,社工将其操作化为转变老人的消极的生命观,但对生命教育知识体系仍然缺乏深度学习。